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

    凡七章。
    孟子见梁惠王。梁惠王,魏侯罃也。都大梁,僭称王,溢曰惠。史记:“惠王
三十五年,卑礼厚币以招贤者,而孟轲至梁。”王曰:“叟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
以利吾国乎?”叟,长老之称。王所谓利,盖富国强兵之类。孟子对曰:“王何必
曰利?亦有仁义而已矣。仁者,心之德、爱之理。义者,心之制、事之宜也。此二
句乃一章之大指,下文乃详言之。后多放此。王曰‘何以利吾国’?大夫曰‘何以
利吾家’?士庶人曰‘何以利吾身’?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。万乘之国弒其君者,
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国弒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万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为不多矣。
苟为后义而先利,不夺不餍。乘,去声。餍,于艳反。此言求利之害,以明上文何
必曰利之意也。征,取也。上取乎下,下取乎上,故曰交征。国危,谓将有弒夺之
祸。乘,车数也。万乘之国者,天子畿内地方千里,出车万乘。千乘之家者,天子
之公卿采地方百里,出车千乘也。千乘之国,诸侯之国。百乘之家,诸侯之大夫也。
弒,下杀上也。餍,足也。言臣之于君,每十分而取其一分,亦已多矣。若又以义
为后而以利为先,则不弒其君而尽夺之,其心未肯以为足也。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,
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。此言仁义未尝不利,以明上文亦有仁义而已之意也。遗,犹
弃也。后,不急也。言仁者必爱其亲,义者必急其君。故人君躬行仁义而无求利之
心,则其下化之,自亲戴于己也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,何必曰利?”重言之,以结
上文两节之意。此章言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,天理之公也。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,
人欲之私也。循天理,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;殉人欲,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。所
谓毫厘之差,千里之缪。此孟子之书所以造端托始之深意,学者所宜精察而明辨也。
太史公曰:“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曰嗟乎!利
诚乱之始也。夫子罕言利,常防其源也。故曰‘放于利而行,多怨’。自天子以至
于庶人,好利之弊,何以异哉?”程子曰“君子未尝不欲利,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。
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。当是之时,天下之人惟利是求,而不复知有仁义。
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,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,此圣贤之心也。”
    孟子见梁惠王,王立于沼上,顾鸿鴈麋鹿,曰:“贤者亦乐此乎?”乐,音洛,
篇内同。沼,池也。鸿,鴈之大者。麋,鹿之大者。孟子对曰:“贤者而后乐此,
不贤者虽有此,不乐也。此一章之大指。诗云:‘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,庶民攻之,
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,麀鹿濯濯,白鸟鹤鹤。王
在灵沼,于牣鱼跃。’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。而民欢乐之,谓其台曰灵台,谓其沼
曰灵沼,乐其有麋鹿鱼鳖。古之人与民偕乐,故能乐也。亟,音棘。麀,音忧。鹤,
诗作翯,户角反。于,音乌。此引诗而释之,以明贤者而后乐此之意。诗大雅灵台
之篇,经,量度也。灵台,文王台名也。营,谋为也。攻,治也。不日,不终日也。
亟,速也,言文王戒以勿亟也。子来,如子来趋父事也。灵囿、灵沼,台下有囿,
囿中有沼也。麀,牝鹿也。伏,安其所,不惊动也。濯濯,肥泽貌。鹤鹤,洁白貌。
于,叹美辞。牣,满也。孟子言文王虽用民力,而民反欢乐之,既加以美名,而又
乐其所有。盖由文王能爱其民,故民乐其乐,而文王亦得以享其乐也。汤誓曰:
‘时日害丧?予及女偕亡。’民欲与之偕亡,虽有台池鸟兽,岂能独乐哉?”害,
音曷。丧,去声。女,音汝。此引书而释之,以明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之意也。汤誓,
商书篇名。时,是也。日,指夏桀。害,何也。桀尝自言,吾有天下,如天之有日,
日亡吾乃亡耳。民怨其虐,故因其自言而目之曰,此日何时亡乎?若亡则我宁与之
俱亡,盖欲其亡之甚也。孟子引此,以明君独乐而不恤其民,则民怨之而不能保其
乐也。
    梁惠王曰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
于河内。河东凶亦然。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
民不加多,何也?”寡人,诸侯自称,言寡德之人也。河内河东皆魏地。凶,岁不
熟也。移民以就食,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。孟子对曰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
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
笑百步,则何如?”曰:“不可,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曰:“王如知此,则
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好,去声。填,音田。填,鼓音也。兵以鼓进,以金退。直,
犹但也。言此以譬邻国不恤其民,惠王能行小惠,然皆不能行王道以养其民,不可
以此而笑彼也。杨氏曰:“移民移粟,荒政之所不废也。然不能行先王之道,而徒
以是为尽心焉,则末矣。”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
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
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胜,音升。数,音促。罟,音
古。洿,音乌。农时,谓春耕夏耘秋收之时。凡有兴作,不违此时,至冬乃役之也。
不可胜食,言多也。数,密也。罟,网也。洿,窊下之地,水所聚也。古者网罟必
用四寸之目,鱼不满尺,市不得粥,人不得食。山林川泽,与民共之,而有厉禁。
草木零落,然后斧斤入焉。此皆为治之初,法制未备,且因天地自然之利,而撙节
爱养之事也。然饮食宫室所以养生,祭祀棺椁所以送死,皆民所急而不可无者。今
皆有以资之,则人无所恨矣。王道以得民心为本,故以此为王道之始。五亩之宅,
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
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;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养,颁白者
不负戴于道路矣。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衣,
去声。畜,敕六反。数,去声。王,去声。凡有天下者人称之曰王,则平声;据其
身临天下而言曰王,则去声。后皆放此。五亩之宅,一夫所受,二亩半在田,二亩
半在邑。田中不得有木,恐妨五谷,故于墙下植桑以供蚕事。五十始衰,非帛不暖,
未五十者不得衣也。畜,养也。时,谓孕子之时,如孟春牺性毋用牝之类也。七十
非肉不饱,未七十者不得食也。百亩之田,亦一夫所受。至此则经界正,井地均,
无不受田之家矣。庠序,皆学名也。申,重也,丁宁反复之意。善事父母为孝,善
事兄长为悌。颁,与斑同,老人头半白黑者也。负,任在背。戴,任在首。夫民衣
食不足,则不暇治礼义;而饱暖无教,则又近于禽兽。故既富而教以孝悌,则人知
爱亲敬长而代其劳,不使之负戴于道路矣。衣帛食肉但言七十,举重以见轻也。黎,
黑也。黎民,黑发之人,犹秦言黔首也。少壮之人,虽不得衣帛食肉,然亦不至于
饥寒也。此言尽法制品节之详,极财成辅相之道,以左右民,是王道之成也。狗彘
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;人死,则曰:‘非我也,岁也。’是何异于
刺人而杀之,曰:‘非我也,兵也。’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莩,平表反。
刺,七亦反。检,制也。莩,饿死人也。发,发仓廪以赈贷也。岁,谓岁之丰凶也。
惠王不能制民之产,又使狗彘得以食人之食,则与先王制度品节之意异矣。至于民
饥而死,犹不知发,则其所移特民间之粟而已。乃以民不加多,归罪于岁凶,是知
刃之杀人,而不知操刃者之杀人也。不罪岁,则必能自反而益修其政。天下之民至
焉,则不但多于邻国而已。程子曰:“孟子之论王道,不过如此,可谓实矣。”又
曰:“孔子之时,周室虽微,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,故春秋以尊周为本。至孟子时,
七国争雄,天下不复知有周,而生民之涂炭已极。当是时,诸侯能行王道,则可以
王矣。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。盖王者,天下之义主也。圣贤亦何心哉?视天命
之改与未改耳。”
    梁惠王曰:“寡人愿安承教。”承上章言愿安意以受教。孟子对曰:“杀人以
梃与刃,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梃,徒顶反。梃,杖也。“以刃与政,
有以异乎?”曰:“无以异也。”孟子又问而王答也。曰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
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厚敛于民以养禽兽,而使民饥以死,则无
异于驱兽以食人矣。兽相食,且人恶之。为民父母,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。恶在
其为民父母也?恶之之恶,去声。恶在之恶,平声。君者,民之父母也。恶在,犹
言何在也。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如之何其使斯
民饥而死也?”俑,音勇。为,去声。俑,从葬木偶人也。古之葬者,束草为人以
为从卫,谓之刍灵,略似人形而已。中古易之以俑,则有面目机发,而大似人矣。
故孔子恶其不仁,而言其必无后也。孟子言此作俑者,但用象人以葬,孔子犹恶之,
况实使民饥而死乎?李氏曰:“为人君者,固未尝有率兽食人之心。然殉一己之欲,
而不恤其民,则其流必至于此。故以为民父母告之。夫父母之于子,为之就利避害,
未尝顷刻而忘于怀,何至视之不如犬马乎?”
    梁惠王曰:“晋国,天下莫强焉,叟之所知也。及寡人之身,东败于齐,长子
死焉;西丧地于秦七百里;南辱于楚。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一洒之,如之何则可?”
长,上声。丧,去声。比,必二反。洒与洗同。魏本晋大夫魏斯,与韩氏赵氏共分
晋地,号曰三晋。故惠王犹自谓晋国。惠王三十年,齐击魏,破其军,虏太子申。
十七年,秦取魏少梁,后魏又数献地于秦。又与楚将昭阳战败,亡其七邑。比,犹
为也。言欲为死者雪其耻也。孟子对曰:“地方百里而可以王。百里,小国也。然
能行仁政,则天下之民归之矣。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。壮
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,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,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
利兵矣。省,所梗反。敛、易皆去声。耨,奴豆反。长,上声。省刑罚,薄税敛,
此二者仁政之大目也。易,治也。耨,耘也。尽己之谓忠,以实之谓信。君行仁政,
则民得尽力于农亩,而又有暇日以修礼义,是以尊君亲上而乐于效死也。彼夺其民
时,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,父母冻饿,兄弟妻子离散。养,去声。彼,谓敌国也。
彼陷溺其民,王往而征之,夫谁与王敌?夫,音扶。陷,陷于阱。溺,溺于水。暴
虐之意。征,正也。以彼暴虐其民,而率吾尊君亲上之民往正其罪。彼民方怨其上
而乐归于我,则谁与我为敌哉?故曰:‘仁者无敌。’王请勿疑!”“仁者无敌”,
盖古语也。百里可王,以此而已。恐王疑其迂阔,故勉使勿疑也。孔氏曰:“惠王
之志在于报怨,孟子以论在于救民。所谓惟天吏则可以伐之,盖孟子之本意。”
    孟子见梁襄王。襄王,惠王子,名赫。出,语人曰:“望之不似人君,就之而
不见所畏焉。卒然问曰:‘天下恶乎定?’吾对曰:‘定于一。’语,去声。卒,
七没反。恶,平声。语,告也。不似人君,不见所畏,言其无威仪也。卒然,急遽
之貌。盖容貌辞气,乃德之符。其外如此,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。王问列国分争,
天下当何所定。孟子对以必合于一,然后定也。‘孰能一之?’王问也。对曰:
‘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’嗜,甘也。‘孰能与之?’王复问也。与,犹归也。对曰:
‘天下莫不与也。王知夫苗乎?七八月之间旱,则苗槁矣。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
则苗浡然兴之矣。其如是,孰能御之?今夫天下之人牧,未有不嗜杀人者也,如有
不嗜杀人者,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。诚如是也,民归之,由水之就下,沛然
谁能御之?’”夫,音扶。浡,音勃。由当作犹,古字借用。后多放此。周七八月,
夏五六月也。油然,云盛貌。沛然,雨盛貌。浡然,兴起貌。御,禁止也。人牧,
谓牧民之君也。领,颈也。盖好生恶死,人心所同。故人君不嗜杀人,则天下悦而
归之。苏氏曰:“孟子之言,非苟为大而已。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,未有不以
为迂者矣。予观孟子以来,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,能一天下者四
君,皆以不嗜杀人致之。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。秦晋及隋,力能合之,而好杀
不已,故或合而复分,或遂以亡国。孟子之言,岂偶然而已哉?”
    齐宣王问曰:“齐桓、晋文之事可得闻乎?”齐宣王,姓田氏,名辟强,诸侯
僭称王也。齐桓公、晋文公,皆霸诸侯者。孟子对曰:“仲尼之徒无道桓、文之事
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。臣未之闻也。无以,则王乎?”道,言也。董子曰:“仲尼
之门,五尺童子羞称五霸。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,亦此意也。”以、已通用。无
已,必欲言之而不止也。王,谓王天下之道。曰:“德何如,则可以王矣?”曰:
“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”保,爱护也。曰:“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”曰:
“可。”曰:“何由知吾可也?”曰:“臣闻之胡龁曰,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
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!吾不忍
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
之!’不识有诸?”龁,音核。舍,上声。觳,音斛。觫,音速。与,平声。胡龁,
齐臣也。衅钟,新铸钟成,而杀牲取血以涂其衅郄也。觳觫,恐惧貌。孟子述所闻
胡龁之语而问王,不知果有此事否?曰:“有之。”曰:“是心足以王矣。百姓皆
以王为爱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”王见牛之觳觫而不忍杀,即所谓恻隐之心,仁
之端也。扩而充之,则可以保四海矣。故孟子指而言之,欲王察识于此而扩充之也。
爱,犹吝也。王曰:“然。诚有百姓者。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?即不忍其觳觫,
若无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也。”言以羊易牛,其迹似吝,实有如百姓所讥者。
然我之心不如是也。曰:“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。以小易大,彼恶知之?王
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”王笑曰:“是诚何心哉?我非爱其财。而
易之以羊也,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。”恶,平声。异,怪也。隐,痛也。择,犹分
也。言牛羊皆无罪而死,何所分别而以羊易牛乎?孟子故设此难,欲王反求而得其
本心。王不能然,故卒无以自解于百姓之言也曰:“无伤也,是乃仁术也,见牛未
见羊也。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
远庖厨也。”远,去声。无伤,言虽有百姓之言,不为害也。术,谓法之巧者。盖
杀牛既所不忍,衅钟又不可废。于此无以处之,则此心虽发而终不得施矣。然见牛
则此心已发而不可遏,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。故以羊易牛,则二者得以两全
而无害,此所以为仁之术也。声,谓将死而哀鸣也。盖人之于禽兽,同生而异类。
故用之以礼,而不忍之心施于见闻之所及。其所以必远庖厨者,亦以预养是心,而
广为仁之术也王说曰:“诗云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’夫子之谓也。夫我乃行
之,反而求之,不得吾心。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,何
也?”说,音悦。忖,七本反。度,待洛反。夫我之夫,音扶。诗小雅巧言之篇。
戚戚,心动貌。王因孟子之言,而前日之心复萌,乃知此心不从外得,然犹未知所
以反其本而推之也。曰:“有复于王者曰:‘吾力足以举百钧’,而不足以举一羽;
‘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’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曰:“否。”“今恩足以及
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然则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力焉;舆薪之不见,
为不用明焉,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故王之不王,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”与,
平声。为不之为,去声。复,白也。钧,三十斤。百钧,至重难举也。羽,鸟羽。
一羽,至轻易举也。秋毫之末,毛至秋而末锐,小而难见也。舆薪,以车载薪,大
而易见也。许,犹可也。今恩以下,又孟子之言也。盖天地之性,人为贵。故人之
与人,又为同类而相亲。是以恻隐之发,则于民切而于物缓;推广仁术,则仁民易
而爱物难。今王此心能及物矣,则其保民而王,非不能也,但自不肯为耳。曰:
“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?”曰:“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‘我不能’,是
诚不能也。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‘我不能’,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故王之不王,
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;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类也。语,去声。为长之为,去声。
长,上声。折,之舌反。形,状也。挟,以腋持物也。超,跃而过也。为长者折枝,
以长者之命,折草木之枝,言不难也。是心固有,不待外求,扩而充之,在我而已。
何难之有?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天下可运于掌。诗云:
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’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
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今恩足以及
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与,平声。老,以老事之也。吾老,谓我之父
兄。人之老,谓人之父兄。幼,以幼畜之也。吾幼,谓我之子弟。人之幼,谓人之
子弟。运于掌,言易也。诗大雅思齐之篇。刑,法也。寡妻,寡德之妻,谦辞也。
御,治也。不能推恩,则众叛亲离,故无以保妻子。盖骨肉之亲,本同一气,又非
但若人之同类而已。故古人必由亲亲推之,然后及于仁民;又推其余,然后及于爱
物,皆由近以及远,自易以及难。今王反之,则必有故矣。故复推本而再问之。权,
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物皆然,心为甚。王请度之!度之之度,待洛反。
权,称锤也。度,丈尺也。度之,谓称量之也。言物之轻重长短,人所难齐,必以
权度度之而后可见。若心之应物,则其轻重长短之难齐,而不可不度以本然之权度,
又有甚于物者。今王恩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。是其爱物之心重且长,而仁民之
心轻且短,失其当然之序而不自知也。故上文既发其端,而于此请王度之也。抑王
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”与,平声。抑,发语辞。士,战
士也。构,结也。孟子以王爱民之心所以轻且短者,必其以是三者为快也。然三事
实非人心之所快,有甚于杀觳觫之牛者。故指以问王,欲其以此而度之也。王曰:
“否。吾何快于是?将以求吾所大欲也。”不快于此者,心之正也;而必为此者,
欲诱之也。欲之所诱者独在于是,是以其心尚明于他而独暗于此。此其爱民之心所
以轻短,而功不至于百姓也。曰:“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?”王笑而不言。曰:
“为肥甘不足于口与?轻暖不足于体与?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?声音不足听于耳
与?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?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,而王岂为是哉?”曰:“否。吾
不为是也。”曰:“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。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而抚四夷
也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与,平声。为肥、抑为、岂为,不为
之为,皆去声。便、令皆平声。辟,与辟同。朝,音潮。便嬖,近习嬖幸之人也。
已,语助辞。辟,开广也。朝,致其来朝也。秦楚,皆大国。莅,临也。若,如此
也。所为,指兴兵结怨之事。缘木求鱼,言必不可得。王曰:“若是其甚与?”曰:
“殆有甚焉。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尽心力而为之,
后必有灾。”曰:“可得闻与?”曰:“邹人与楚人战,则王以为孰胜?”曰:
“楚人胜。”曰:“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海
内之地方千里者九,齐集有其一。以一服八,何以异于邹敌楚哉?盖亦反其本矣。
甚与、闻与之与,平声。殆、盖,皆发语辞。邹,小国。楚,大国。齐集有其一,
言集合齐地,其方千里,是有天下九分之一也。以一服八,必不能胜,所谓后灾也。
反本,说见下文。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
野,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,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。
其若是,孰能御之?”朝,音潮。贾,音古。愬,与诉同。行货曰商,居货曰贾。
发政施仁,所以王天下之本也。近者悦,远者来,则大小强弱非所论矣。盖力求所
欲,则所欲者反不可得;能反其本,则所欲者不求而至。与首章意同。王曰:“吾?,
不能进于是矣。愿夫子辅吾志,明以教我。我虽不敏,请尝试之。”?,与昏同。曰:
“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。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苟无恒心,放辟,
邪侈,无不为已。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
为也?恒,胡登反。辟,与僻同。焉,于虔反。恒,常也。产,生业也。恒产,可
常生之业也。恒心,人所常有之善心也。士尝学问,知义理,故虽无常产而有常心。
民则不能然矣。罔,犹罗网,欺其不见而取之也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
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。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
也轻。畜,许六反,下同。轻,犹易也。此言民有常产而有常心也。今也制民之产,
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。此惟救死而恐
不赡,奚暇治礼义哉?治,平声。凡治字为理物之义者,平声;为己理之义者,去
声。后皆放此。赡,足也。此所谓无常产而无常心者也。王欲行之,则盍反其本矣。
盍,何不也。使民有常产者,又发政施仁之本也。说具下文。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
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亩之田,勿
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;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
路矣。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音见前章。此言
制民之产之法也。赵氏曰:“八口之家,次上农夫也。此王政之本,常生之道,故
孟子为齐梁之君各陈之也。”杨氏曰:“为天下者,举斯心加诸彼而已。然虽有仁
心仁闻,而民不被其泽者,不行先王之道故也。故以制民之产告之。”此章言人君
当黜霸功,行王道。而王道之要,不过推其不忍之心,以行不忍之政而已。齐王非
无此心,而夺于功利之私,不能扩充以行仁政。虽以孟子反复晓告,精切如此,而
蔽固已深,终不能悟,是可叹也。

    

下一卷 回目录